都是真的吗?日美要跟中国脱钩,病毒起源于欧美。。。

印象里,自从老美干掉了萨达姆,全国人民没有这么大范围的热衷于讨论国际形势。当然,也是拜托了自媒体的框架内的兴盛。
有一段时间,我总是收到Twitter上精日分子的推送,每次看到都气到不行,过去留下一通国骂。时间长了,没那么激动了,一段话缩略成两个英文字母,感觉效率提升了不少。
上礼拜才发现,我冤枉了Twitter,原来是检测IP的时候,我的地区被划到了Japan,又是中文,所以被系统判定。。。改成China之后,好多了。
可见媒体平台对情绪的导向,完全靠推送内容就能指挥得你颠三倒四,如果再没有点求证精神,光看新闻就得每天摔一部手机才过瘾。
前几天Twitter推送,日本政府要成立基金帮助日企脱钩中国产业链,将企业从中国搬迁出来。
由于对Twitter过去的一贯印象,我直接忽略了这条消息,大概率是忽悠中文语境的读者,用断章取义的翻译来搞事情。
昨天又看到国内自媒体上大量关于美国要与中国产业链脱钩的消息,言之凿凿,后面又是一番情绪煽动。实在忍不住,想要看看原文到底怎样讲的。
结果。。。
关于美国与中国脱钩的言论
从疫情开始,中美之间的斗嘴实在太多了,官方的,民间的。可能中美建交41年来,大家都没这么吵过。
在已经打得不可开交的时候,小心求证就变成了完全不重要的事情。只要给粒芝麻,就能当成西瓜砸出去,好歹先贱你一脸红的黑的,管他是不是血。
今次美国与中国要脱钩的言论,来自福布斯的网站刊登的一篇专栏文章:
[Kudlow: ‘Pay The Moving Costs’ Of American Companies Leaving China](https://www.forbes.com/sites/kenrapoza/2020/04/10/kudlow-pay-the-moving-costs-of-american-companies-leaving-china/#34f8193513c6)
文章中引用了白宫首席经济顾问Kudlow的一句话:
这句话简单翻译就是,美国应该为每一个想要离开中国的美国公司买单。
尽管Kudlow老先生是白宫的首席经济顾问,他在美国也还不能令出法随。说法变成想法,想法变成动议,动议被通过,落实到预算案上,没有几个月是很难的,即使在当下,全美批评中国是政治正确的时候。
那么,仅仅是Kudlow的一席话,就能让国内中文媒体high半天,借机煽动本来就有的情绪,只能说明转发的读者们本来就带着有色眼镜。
另外补充一下,Forbes这篇文章的作者:Kenneth Rapoza,你可以把他当成职业撰稿人。他关注新兴市场的经济形势,做这行有20年的历史。从最近他发表的文章来看,唱衰中国的比较多。这并非是他直接的言论,而是在文中更偏好选择此类素材作为论据。
比如上面那篇文章,Kudlow的话只是个引子,最后要落在某大学教授(Lily Fang, a professor of finance at INSEAD, a global business school outside of Paris,巴黎郊区民办大学?)的结论:美国长牛,中国长熊。
国内自媒体,拿这种撰稿人的文章做论据,在中文媒体里一通编,也是很流行的操作。
说句不好听的,中美打架的神仙,各为其主,兜售一些上不了台面的言论,本是职责所在。草民看着法术对攻,天空变化莫测,也是见证一番历史。但是看得高兴,也要想想自己的肚子。吃饱穿暖思淫欲,离成仙还远着呢。被人家忽悠来忽悠去的,他们有钱拿,你有吗?
真是胸怀天下的仁人志士,我倒是推荐王教授关于中美关系的文章,没太多扯淡的情绪,陈述事实,讲述观点,值得学习。
关于日本与中国脱钩的言论
既然看过了美国的文章,再去看看日本的消息。
日本的消息,原出处应该是Bloomberg,一则有关日本经济刺激计划的新闻。好了,这次是新闻,不是专栏文章,多半是真的。
文章中的确说到,日本政府的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中,有帮助在华日企转移供应链回日本,或者去往第三国的extra budget额外预算,总计2200亿日元。不过,文章也说了,在华的日本车企,多半会选择不动。
原文链接:[Japan to Fund Firms to Shift Production Out of China – Bloomberg](https://www.bloomberg.com/news/articles/2020-04-08/japan-to-fund-firms-to-shift-production-out-of-china)
这里面还有日本政府的预算简述:
https://www.mof.go.jp/budget/budger_workflow/budget/fy2020/sy020407/hosei020407b.pdf
愿意看的同学会发现,预算案里,只有两条与上面的消息有关系。
中文翻译如下:
供应链对策的国内投资促进事业费补助金[2200亿日元]
海外供应链多元化支持业务[235亿日元]
细则咱还不清楚,从字面上看,虽然没有针对中国,但也是针对中国。毕竟日企在华的布局,最早,最深。
但是,真的想做到产业转移,也很难。
中国在疫情过后,迅速复工复产,供应链重组,口罩产能飙升,其实放在其他国家是很难做到的。全产业供应链,大量技术工人的储备,现实是只有中国才有。
比如印度,人挺多的,语言有上百种,只有高种姓才有大范围的英文普及。印度的软件外包业世界一流,但是工厂的工人,找不到这么多收过九年制义务教育,能搞得定流水线的工人。也许以后可以,但是现在还不行。
其他东南亚国家亦如是,非不想也,实难为也。
中日关系现在很微妙,上面不温不火,下面有点如火如荼,并非外部看得那样积极做切割。商人趋利避害,每家株式会社也会有自己的判断。用国内国企的逻辑去揣测国外企业的行为,是很幼稚的想法。自媒体写这些,同样是为了煽动情绪。
打成一锅粥的世界上,我们难道还嫌自己敌人少吗?
重头戏:剑桥的病毒起源不在武汉论
以上关于日美脱钩中国的言论,与这篇剑桥论文相比,热度低多了。全世界都忙着甩锅的时候,好像我们特别期盼着,病毒不是从武汉起源。这样就可以减轻本来就不应该有的“负罪感”。
有自信的民族应该是:病毒哪儿来的不重要,怎么搞定才重要。
人工合成的阴谋论就不扯了,浪费时间。剑桥这篇没多少字的英文论文,颇能燃起一番中文媒体的热情,又回到找病毒源头的死胡同里。
其实与病毒的战斗,源头固然很重要,但是现在已经有太多其他因素干扰,根本不是斗争的重点。
最关键的是,大多数转载剑桥论文的中文文章,都欺负读者不会去看,或者根本看不懂英文论文。当然,那些作者自己也多半看不懂。
我把链接放在这里,不知道有几个我的读者会真的去看呢。
https://www.pnas.org/content/early/2020/04/07/2004999117
国内对这篇文章的解读,主要是说病毒演化的三个版本:A,B,C。B主要中国流传,A,C主要在欧美。而A,恰恰被定义成元祖级病毒。
这么一看,A不在国内啊,起源不在武汉,没毛病!
第一个按此套路出牌的人,多半只是阅读了论文简述Abstract。后面论文中,作者有详细说明,A型病毒的感染者,3名美国人都有可以追溯到武汉的旅行史。虽然作者后来在接受采访的时候,更加严谨的说,病毒起源在east asia,既不是中国,也不是武汉。但别忘了,east asia本来就是个大概念,我们正好在里面。
如果按照这个思路,继续去探讨病毒的源头,等于是已经翻过去那篇重新再嚼一遍,之前是苦的,这次也不会甜。
这件事,还是等风平浪静之后,让科学家去做研究,下结论吧。
说到底,想要在信息纷繁复杂的世界里,保持一点灵性不灭,掌握一门外语:英语,掌握一门技术:上网,是非常重要的生存技能。
虽然看到朋友们转发无脑情绪文章,没必要笑话。但愿不愿意思考,有没有能力思考,也能看出素质。每天吃着别人嚼过的二手馒头,还要喊真甜,不是一件值得夸耀的事。
因为学习不仅是一种能力,更是一种态度。

版权声明

为您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