湖北,是什么颜色铸成的?

▲ “曾侯乙”青铜连禁大壶,战国,湖北省博物馆藏。摄影/动脉影
-风物君语-
荆楚大地的颜色
是楚辞在流淌
湖北人,总是喜欢把自己的家园称为“荆楚大地”,短短四个字,仿佛凝聚了千秋的浪漫与骄傲。
▲ 曾侯乙编钟,战国,湖北省博物馆藏。摄影/动脉影
什么是荆楚?
她是火神祝融与青铜的旋舞,是写在竹木之上的楚辞,是逶迤如江汉奔流的玉器,是云梦鱼跃,是凤凰涅槃。
▲ 青花四爱图梅瓶,元,湖北省博物馆藏。摄影/动脉影
青铜器、漆器、丝绸织物、瓷器……一件件楚地文物,造就了中国文物发现史上一个又一个高峰,也组成了光辉灿烂的——荆楚文化。
黯金生绿:青铜时代巅峰看湖北
“盘龙雄筑长江边,一睡三千五百年”,上世纪五十年代发现的商代盘龙城,是武汉地区最早的城市遗址。这个名字源自考古发现地黄陂区盘龙湖畔。这座几乎和郑州商城(商代早中期都城)同时期的城邑,被视为“武汉之根”,是武汉地区城市文明的奠基。
▲ 曾侯乙尊盘,战国,湖北省博物馆藏。失蜡法是用融入油脂的蜂蜡制成内模,敷上泥浆预留孔洞后制成外范,干燥后,高温烧制,蜂蜡融化后由孔洞排出成为空腔,后从孔洞注入铜液,冷却后剥去外范即成。摄影/动脉影
青铜,是当时的“国之重器”。盘龙城则是商朝向南方推进的军事重镇。湖北青铜从何来?早在4000年前,先民就开始在长江中游南岸的大冶铜绿山露天采矿。商周时期,这里已有深达百米的矿井。源源不断的青铜被发掘出来,再送到盘龙城冶炼铸造。远至安阳殷墟、宝鸡的西周墓地、近到著名的曾侯乙墓,都用到来自盘龙的青铜。这里,是旷古青铜时代的有力支柱。
▲李家嘴1号墓出土的提梁卣(yǒu),商代,湖北省博物馆藏。摄影/动脉影盘龙城时期的青铜器,并不多见后来楚地青铜器的繁复多姿,而是颇具中原地区的恢弘大气。
如李家嘴1号墓出土的提梁卣,铸造精致、纹饰细密,是早商时期目前所知最早的铜卣,也是我国已知最早使用分铸法铸成的青铜礼器;李家嘴2号墓出土青铜钺(yuè),是军事权力的象征,通高41.4厘米、刃宽26.7厘米,是目前所见商代前期最大的一件钺。这两件瑰宝,正应了那句 “国之大事,在祀与戎。”
▲李家嘴2号墓出土青铜钺,商代,湖北省博物馆藏。摄影/动脉影
盘龙城只是楚地青铜时代的开端,这之后,楚人攻取江汉平原,以大冶铜绿山所产青铜为根基,逐步崛起。楚人的浪漫精神,也让青铜的厚重随之起舞。中原文化与楚文化的交汇与融合,再加以楚人锐意进取的精神,就意味着超越。一个青铜时代的巅峰,自此而始。
▲ 曾侯乙铜建鼓座,战国,湖北省博物馆藏。摄影/动脉影
来自湖北随州的曾侯乙墓青铜器,是湖北青铜器的代表。曾国虽然是周天子的封国,却处于楚文化的汪洋大海之中,其青铜器也兼具中原文化与楚文化两者之美,日用器具的精美考究和礼器的繁复精美,都做到了极致,因此,也很难用一两个词去概括形容。
除国宝曾侯乙编钟之外,有巧妙的古代“冰箱”曾侯乙铜鉴缶;有一鼓作声,群龙齐舞的曾侯乙建鼓底座;有用失蜡法、焊接等高级工艺制成的曾侯乙尊盘,其玲珑展卷,婉转曲折,实在难以用语言描摹。
▲ 青铜鹿角立鹤,战国,湖北省博物馆藏。摄影/动脉影
曾侯乙墓青铜器,也不乏简约沉凝的力量。青铜鹿角立鹤,是否曾撑起过当时曾候座下的悬鼓,已不得而知,却以同款雕塑的身份,在两千多年后的随州火车站前沉默肃立,成为一座新生古城的象征。
?向左滑动▲ 越王勾践剑,春秋,湖北省博物馆藏。摄影/动脉影
这个青铜时代的巅峰,同样见证了楚人发展的巅峰。越王勾践剑和吴王夫差矛这一对老冤家,也不免“身处异乡”,都在荆州市江陵县望山楚墓出土,相距不过两公里,展厅更是近在咫尺,为楚人刻下一段“筚路蓝缕以处草莽”,开拓江汉平原,进而一统长江流域的千秋史诗。
红黑间彩:颜色在漆器上跳舞
荆楚大地的青铜器,融合了中原文化的肃正与荆楚文化的飞扬。而汇聚了陶器、雕刻、书画等诸多艺术的后来者漆器,更能完整地代表楚文化的高峰。
▲ 漆方盒局部,战国,湖北省博物馆藏。摄影/动脉影
所谓“朱画其内,墨染其外”,制作漆器,要用割取自漆树的生漆,和木质、竹质等不同材质的胎器。湖北位于我国漆树分布核心区内,也生长着繁茂的竹木,制作漆器的传统,可上溯至四千多年前的石家河时代。这种艺术在战国至西汉年间达到巅峰,其后一直绵延不绝。即便是今日,恩施的毛坝漆和十堰竹溪的生漆,依然是驰名全球的中国特产。
▲彩绘对凤纹漆圆耳杯,战国,荆州博物馆藏。摄影/动脉影
漆器这一曲明快沉凝交织的红黑二重奏,不同于青铜器的博大严肃,真正把艺术写进了楚地人的生活:居家生活里的盒、盘、奁、梳;用于起居的几、案、卧床、枕;供宴饮的壶杯碗筷、琴瑟笙箫;乃至文具盒、毛笔、削刀鞘等文书工具……楚国人,什么都能拿来做成漆具。
?向左滑动▲ 彩绘龙凤纹漆盾,战国,荆州博物馆藏。摄影/动脉影
楚人把浪漫书写在生活的每一处,如圆奁上彩绘的《车马出行图》上,便可见极为寻常却有趣的生活。就连楚人的死后世界里,也有姿态神异的镇墓兽、羽人、飞鸟、卧鹿相伴,让我们得以一窥楚人“信巫鬼,重淫祀”的独特生死观念。
▲ 《车马出行图》局部,战国,湖北省博物馆藏。摄影/动脉影
善于奇思妙想,在不可能间得窥玄妙的楚文化,尤在一件全长不过五十多厘米,通高仅十五厘米的木雕座屏里得以呈现。座屏周边蟒蛇青蛙怀绕,屏面则镂空透雕出凤、鸟、鹿、蛇互相穿插,彼此争斗的姿态,形象飞动,跳跃宛转,犹如一曲回响的舞蹈,真可以说是大千世界浓缩于一方寸之间了。
▲ 彩漆凤鹿木雕座屏,局部,战国,湖北省博物馆藏。摄影/动脉影
脂白青碧:玉器串起荆楚岁月
温润的玉器,是一条贯穿荆楚文化的线,从新石器时代久远的图腾,到春秋战国的浪漫舒展,再到明代梁庄王墓里的“金玉满堂”。这条线如同曾侯乙墓出土的十六节龙凤玉挂饰,环环相扣,绵延不断,时刻映照着荆楚文物的文脉。
▲ 十六节龙凤玉挂饰,战国,湖北省博物馆藏。它打破了商周时期“一坯一器”的工艺传统,将玉的各部分单独雕琢,再串连成一件,堪称鬼斧神工。摄影/动脉影
距今4000多年前的石家河文化的发现,改变了人们对远古南方文化的看法。什么是石家河?这得从云梦泽说起。雾霭苍茫的云梦泽,存续时间约为7000余年,鼎盛时面积约有6.6万平方公里,东至蕲春,南抵洞庭湖,西起枝江,北达荆门、天门一带。石家河古城便是云梦泽西北侧的港口城邦,是最深入云梦泽的台地,拥有优越的交通地理位置。
▲ 玉人头像,新石器时代·石家河文化,芝加哥博物馆藏。摄影/动脉影
石家河遗址出土的精美玉器,代表了史前中国乃至东亚地区玉器加工工艺的最高水平。玉器大都属于祭祀用品,说明石家河可能不仅仅是工商业中心港口,而是云梦泽区域乃至整个长江中游平原的宗教、文化、权力中心。玉器里特别有一件新石器时代凤形佩与其他精美的凤形玉器,可能便是楚文化里凤图腾的源头。
▲ 凤形佩,石家河文化,新石器时代,国家博物馆藏。摄影/动脉影玉器同样象征权力,在中原与楚文化交织的盘龙城遗址,便有李家嘴2号墓、3号墓分别出土的两件大玉戈。其中3号墓的玉戈长94厘米,宽11厘米,厚仅0.5厘米,是目前所见中国历代玉戈中最大的一件,与青铜钺一样,是军事统率权的象征,而另一件绿松石镶金片龙形饰,则是中原文化系统所见最早的成型金器。
▲ 绿松石镶金片龙形饰,商代,盘龙城遗址博物院藏。摄影/动脉影
春秋时期,孔子说君子比德如玉,将玉石的美感推崇到极致。玉自此被赋予新的意义,从祭祀与神权中跳脱出来,为人的精神画龙点睛。春秋战国时期,在湖北多地出土的玉器,多有云纹舒展,龙凤起舞的特征。艺术和时间的力量,凝结在一条条高度卷曲的龙形之中,仿佛下一刻,它们就要尽情舒展,逍遥于天地之间了。
▲ 神人御龙玉佩,战国,荆州博物馆藏。摄影/动脉影
金彩辉映:梁庄王墓的“西洋往事”
湖北钟祥,名字源于明嘉靖皇帝取的“祥瑞钟聚”四字。明代的钟祥也因为出了个嘉靖皇帝,从一座小城升格为“承天府”。这里有众多明代墓葬,2000年初至2001年初,梁庄王墓先后三次遭炸盗未遂,为了保护文物,经国家文物局批准,湖北省考古研究所联合当地考古队对梁庄王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。在打开墓门的一瞬间,珠光宝气震惊了世人。
▲ 金爵,梁庄王墓出土,明,湖北省博物馆藏。摄影/动脉影
墓主梁庄王朱瞻垍,是明仁宗朱高炽庶九子,明成祖朱棣之孙。他“好学乐善,孝友谦恭”,一生既无显赫战功,也无骄人政绩,死后还因无子失去封地。但就是这么一位平平无奇的亲王,豪华程度在明朝皇室墓葬中,仅次于明十三陵。5300余件出土文物,超过已发掘明亲王墓的总和,国内已知的七座金帽顶,就有六座出自这里。十三条金玉腰带,更是满足一切对“金碧辉煌”的想象。
?向左滑动▲ 图1:金镶宝帽顶。图2:金镶宝石白玉镂空云龙冠顶。图3:金花丝镶宝石帽顶。图4:金镶无色蓝宝石帽顶。图5:金镶蓝宝石帽顶。梁庄王墓出土,明,湖北省博物馆藏。摄影/动脉影
为何梁庄王墓如此“金玉满堂”?首先,梁庄王作为明仁宗幼子,受到明仁宗、宣宗的喜爱,多次得赐宝物;其次,梁庄王无子,众多的财富无人继承,只能作为墓葬。但最重要的是,梁庄王所处的时代,正值明朝的“黄金时代”。
▲ 金镶青白玉隐起云龙纹绦环。梁庄王墓出土,明,湖北省博物馆藏。摄影/动脉影
当时是明成祖朱棣盛世之后的“仁宣之治”时期,是一个政治经济十分繁荣的大时代。明朝前后数次派郑和下西洋,扩大了中国与世界的交往。《瀛涯胜览》、《西洋番国志》提到忽鲁漠斯(今波斯湾霍尔木兹,当时东西方珠宝贸易集散地之一)有“青红黄雅姑石,红刺、祖把碧、祖母刺、猫睛、金钢钻、珍珠”等七种珠宝,人们却一直没有见到实物。
直到人们见到梁庄王墓出土文物之中的18种各色宝石,以及红、蓝、祖母绿、金绿这四大名贵宝石,才与这些记载一一照应。梁庄王墓中帽顶、腰带上镶嵌的各色宝石,正是郑和下西洋时所带回的珠宝。
▲ 金累丝镶宝青镂空双鸳牡丹挑心,梁庄王墓出土,明,湖北省博物馆藏。图/视觉中国
更重要的,是梁庄王墓出土的两件金锭,其中的一件“西洋等处买到捌成色金锭”,正是郑和第五次下西洋买回的黄金,也是目前发现与郑和下西洋有直接联系的文物,极为珍贵。根据史料及墓志记载,梁庄王朱瞻垍生于郑和第三次下西洋归来(永乐九年) 之际,并于郑和第六次下西洋归来(永乐二十年)时封梁王,郑和带来的稀世珍宝,应当是梁庄王大婚时所赐。一座小小的古墓,就这样与中国与世界之间的一段风云际会联系了起来。
▲ 梁庄王墓出土的另一块金锭,明,湖北省博物馆藏。摄影/动脉影
青铜的清越古音、漆器的浪漫鼓点、玉器的温润雅歌、金饰的繁华交响,如此四个不同的乐章,也不过是荆楚文化的冰山一角。她的全貌,还等待你踏足湖北,去探访,去发现。
– END –
文丨苹果图片编辑|陶子封图摄影 | 动脉影本文系网易新闻·网易号“各有态度”特色内容。
特别感谢动脉影先生的图片支持?参考资料
《明代赋税银锭考》李晓萍 文物出版社 2013
—点击下方图片,跟地道风物一起看看湖北—

版权声明

为您推荐